11月7日,安徽省医药行业协会在天鹅湖大酒店召开“疫情后医药行业发展趋势与挑战”研讨会。省经信委、省药监局、高新区管委会等部门领导及省内70多家医药工商企业、100多名企业负责人及代表出席会议。
2020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在年初新冠疫情的冲击之下,一季度全国医药工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8.6%,实现利润同比下降16.15%,到二季度才大致抹平,接近恢复。目前,在新医改持续深化、药品集采降价加速扩面的影响下,全行业所面临着的压力和挑战依旧巨大,如11月5日国家组织的冠脉支架招标采购,国产冠脉支架售价从8000元-10000元降至平均中标价700元左右,平均降幅达92.0%;进口的中标产品降幅也达到90.0%以上。当此之时,行业内人员尤需准确全面分析行业现状。
研讨会邀请了专注医药行业投资的上海文周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主管合伙人、总经理王曙光作《新冠疫情后医药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投资讨论》报告。王曙光先生在报告中指出,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发酵,我国会调整和升级医药健康规划,加大对医保的改革力度,我国医疗产业基本面将持续向好。王先生还分别论述了后疫情时代化药、生物药、中药、医疗器械等各子行业的市场机会与挑战,特别指出,长三角一体化是安徽医药产业的重大机遇,要坚定和上海加强各方面合作,提前布局、主动布局。
研讨会还邀请了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原副所长、国家药物政策与医药产业经济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陶剑虹女士作《大变局时代中国医药在激荡和交织中寻求新突破》的报告,陶所长对中国医药市场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扼要说明了重要医药政策的演变及未来趋向,着重对后疫情时代医药产业进行了预判,结论性指出,新冠疫情蔓延,暴露了我国医疗资源不足的矛盾,我国人均医疗支出仅为美国的1/17。疫后经济应该重点发展健康产业,把生命安全的钥匙握在自己手里。测算到2030年,我国健康产业有望达到 20万亿元规模,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具体重点在三个方面:一是发展健康建筑业,特别是补上“防疫设施”的短板,有望形成3万亿元的市场规模;二是发展健康制造业,可望形成10万亿元的药品、健康用品市场;三是发展健康服务业,打造中西医结合、能够保障14亿人口生命安全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市场规模规模将在10万亿元以上。
在本次研讨会的对话交流环节中,省药监局许可注册处的领导和兆科药业、国瑞药业的负责人,就MAH、创新及监管与发展的话题展开对话,形式新颖,与会者反应热烈,休息间歇及终场,交流讨论不断,参会人员深感本次研讨会对回望2020、筹划2021、理清发展思路、增强发展信心,极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