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非遗,养生五禽戏”志愿者服务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开展送知识、送温暖、送健康活动,展示新时代五禽戏研究会责任担当。
1月30日,谯城区华佗五禽戏研究会召开会议布置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工作,制定关于做好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工作的倡议,制作进入公共活动场所的温馨提示,依托“传承非遗,养生五禽戏”志愿服务项目,研究会志愿者深入到多个社区和晨练点,弘扬华佗五禽戏养生文化,加强疫情知识教育,指导科学习练,倡导健康生活,在市区习练点无偿向居民群众传授、辅导五禽戏健身技巧,引导人们积极参与健身活动,增强自我防护的意识和战胜疫情的信心,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营造良好疫情防控氛围,形成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强大合力。
2月5日,“传承非遗,养生五禽戏”项目志愿服务队入户走访慰问3户困难家庭,为他们送去香蕉、梨、橙子、饼干等爱心物资,送上新年快乐和新春祝福,结合困难家庭生活情况和身体状况,开展打扫卫生、贴春联、聊天拉家常、表演节目等志愿服务活动。
春节来临之际,为了居民群众身体健康,欢乐过大年,“传承非遗,养生五禽戏”志愿者服务队每天清晨都会到市区各个晨练点,手把手传授五禽戏,伴着舒缓的音乐带领群众练习健身功法,用实际行动带给人们身心健康和愉悦体验,弘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健康呵护每家每户,让五禽戏作为一种“新配方”,成为一线抗疫的一种新力量。
“华佗五禽戏”是由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华佗根据中医原理,模仿虎、鹿、熊、猿、鸟等五种动物动作和神态编创的医疗养生功法,其起源可以上溯到先秦时期,五禽戏最初的动作主要是模仿虎的扑动前肢、熊的伏倒站起、鹿的伸转头颈、猿的脚尖纵跳、鸟的展翅飞翔,华佗五禽戏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穿过近2000年的岁月长河,五禽戏以其丰富的内涵、多样的形式、不断创新的元素,成为健康养生领域的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