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安徽省社会组织信息平台

—— 安 徽 省 社 会 组 织 总 会 承 办 ——

组织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组织风采

安徽省会议展览行业协会有关经验做法交流材料

日期:2021-07-20 浏览:



一、协会基本情况

安徽省会议展览行业协会成立于2005年5月,主要业务为组织开展会议展览行业市场调研、行业统计、咨询服务和专业培训等。目前,协会拥有单位会员120家,在合肥、芜湖、马鞍山、池州、亳州、阜阳、蚌埠、淮北和安庆等9个市有会展中心或展馆,展馆室内总面积达33万平米。

二、协会近年(2019—2021)主要工作

2019年,我省共举办各类展会活动529场,同比增长19.6%,展览总面积达351.7万平方米。2020年,全体会展人克服疫情影响,全省举办各类展会活动199场次,展出面积达176.6万平米。

(一)搭平台、办活动,服务会员。2019年以来,先后举办3场主题沙龙活动,提高了协会凝聚力。通过举办安徽省会展项目(场馆)推介交流大会2020安徽·合肥会展行业年度盛典等,齐聚会展产业链企业,探讨转型发展新路径。开展安徽、江苏两省会展行业交流活动,江苏省会展业协会来皖参加交流活动,推动区域融合发展

(二)发挥引领作用,扩大溢出效应。会展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对于扩大消费、促进产业升级、优化经济结构、深化区域合作等具有重要作用。协会在做好行业自律、避免恶性竞争的前提下,鼓励会员积极办展,带动相关行业发展,扩大内循环,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协会副会长单位安徽中设国际会展公司2021年4月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坚果炒货食品展,经过多年举办培育,已经成为全球行业第一大展和行业盛会;该公司6月承办的第十四届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会期累计交易对接金额21.34亿元,其中现场销售额1.21亿元,意向采购金额17.36亿元,线上销售2.77亿元。每个展会的成功举办,带动了举办地餐饮、交通、住宿、旅游、物流、金融、购物和娱乐等行业消费,会展经济的行业带动和经济溢出效应远大于1:9。

(三)开展培训,提升行业水平和竞争力。2019年5月,举办“税收政策解读与筹划及合同风险防范”专题培训,协会会员单位共约120人参加培训。2019年7月,举办展览项目策划与运营专题培训,邀请“中国建博会”负责人等授课,协会会员单位项目经理以上管理人员86人参加培训。2021年4月,举办会展营销课培训,省、市100余人参加培训。

(四)参加行业交流,加强区域合作。2019年3月,协会参加长三角会展业一体化发展务虚会。2019年6月,协会参加2019国际会展业CEO上海峰会2020年10月,参加长三角会展研究院暨长三角会展联盟成立大会。协会牵头组织了我省9个市级贸促会、3个会展协会及2家会展场馆等14家单位加入长三角会展联盟。2021年5月,协会秘书处参加长三角会展联盟秘书长工作会议。

(五)完成政府交办工作。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协办由省贸促会、合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安徽(合肥)运动暨户外休闲用品展览会,圆满完成了省政府年度展会计划。2020年,协助中国贸促会贸易投资促进部(展览管理办公室)开展我省经贸类展览和场馆调查统计工作。

(六)助力企业国际化,引领行业发展。2019年6月,推荐安徽中贸展览公司加入全球展览业协会(UFI)和展会认证;2019年7月,推荐合肥政文国际会展管理公司申请加入全球展览业协会(UFI)和会展场馆认证,实现安徽会展业在UFI认证上零的突破,助力会员企业国际化。2021年上半年,协会指导芜湖市、铜陵市会议展览协会成立。

(七)积极抗疫,主动作为。2020年,协会克服疫情带来的种种困难,引导会展业抱团取暖、共克时艰。积极与商务厅、贸促会联系,反映企业情况和诉求,沟通复展事项,推动行业重启和复工复展。

(八)深入开展调研工作。为了解会展企业发展状况,研究行业面临的问题,省会展行业协会对会员单位先后进行了会员企业人才需求和用人情况调研、高校专业课程开设和校企合作调研、疫情对会展企业影响等调研。

(九)主动降费,减负会员。2020年因新冠疫情影响,我省会展业遭受损失。为切实减轻会员单位负担,协会减半收取2020年度会费,为会员单位减免会费达15万元以上。

三、存在问题

与会展业发达地区相比,安徽会展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一是展会类型单一、市场化程度偏低。展会题材主要涉及农业、汽车产业、建筑材料、消费品、食品饮料等,以消费类展会为主,规模和层次较高的专业类展会十分少见。规模较大的本地展,如农交会、文博会、家电展等,政府主导性强,政策依赖性高。二是市场主体竞争力不够强,联动性有待提升。全省会展主办承办企业少,除几家实力较强的会展公司外,大部分展览公司规模较小,主办的展会数量少、规模有限。会展市场整体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联动效应发挥不明显。三是对外宣传覆盖面小,政策吸引力不强。会展宣传的广度、深度远不能满足会展市场的发展需求。相较其他省市,我省省级会展政策薄弱,地市的会展政策针对性不够强,在招展引会、项目培育等方面不具竞争优势。四是会展配套设施未能充分发挥集群效应。现有场馆缺乏酒店、会议中心、商业等配套设施,无法形成产业集群,未能充分激活展会带来的大量人流物流和促进市场消费。

四、意见建议

一是强化政策引领。针对目前会展政策不具备竞争力的现状,建议政府对具有推动作用的全国性展览和会议活动,采取“一事一议”办法予以补助。参照其他会展城市的做法,将“招展引会”纳入到政府总体招商工作计划中。多措并举鼓励举办具有产业优势的区域性品牌展会、具有地方特色的主题展会。二是完善产业布局。按照“重点布局、协调发展”的思路,优化资源配置,实行错位发展的全省会展业发展布局,推进形成以合肥为中枢的全省会展业核心,芜湖、马鞍山、阜阳、蚌埠、池州、安庆为节点的区域展览业增长极。三是培育会展主体。大力引进国外知名会展企业来皖设立会展机构,鼓励企业、社会和国外投资。通过政策支持,推动本土会展企业尽快上规模,增强竞争力。鼓励和促进有实力的重点会展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参股、联合等形式组建具有竞争力的展览集团。四是提升品牌影响力。积极推动会展企业参与各类国际会展认证活动,争取获得全球展览业协会(UFI)等国际机构认证的品牌会展,提升企业和展会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整合资源,增强现有规模展会的品牌效应。五是加强会展人才培养。加强高校、协会、企业合作,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机制,输送会展行业所需的各类人才。加强在职人员和定向专业人才培训。大力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政策。六是加强交流合作。加强与国内外会展组织和会展集团交流合作,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展览业的交流合作,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积极引进品牌展会。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引进国际品牌展会,提升安徽省会展水平;七是推动“互联网+会展”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网上会展”,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会展新模式。利用多媒体平台,促进会展信息化建设;推动场馆绿色化、智慧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