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安徽省社会组织信息平台

—— 安 徽 省 社 会 组 织 总 会 承 办 ——

组织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组织风采

安徽社会组织持续支援河南抗洪救灾

日期:2021-07-27 浏览:


一场极端暴雨引发的灾情,让河南成为了全国人民关切的焦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河南灾情发生后,全省各有关社会组织及时对河南灾区启动救援行动。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我省社会组织参与捐款捐物已经超过2700万元。

7月22日,安徽仁爱公益基金会仁爱救援队27人从合肥出发前往河南郑州23日-25日期间,救援队先后到达许昌市大周镇、新乡市辉县峪河镇、辉县占城镇等地协助专业救援队运输受灾村民和向已在安全水域里的村民运送物资。截止26日安徽仁爱公益基金会向河南受灾区捐赠50余万救援物资,运输三批物资,分别是食品、生活用品、药品以及抽水泵、消杀、发电机和清淤设备等。同时为河南灾后恢复与重建捐赠60万,支持动员河南当地社会服务机构和志愿者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关注受灾困境儿童和特殊人群的关怀工作。

六安市蓝天救援队自旱涝灾情发生后,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道主义精神,23日连夜驱车赶往郑州新乡,于次日上午7时,携2车3船10人顺利到达,历经12小时逆行救援,安全转移被困群众223人。六安爱心车队听闻河南灾情发生后,积极呼吁队员参与救灾活动,其中爱心车队队员参与了蓝天救援队组织的赴河南新乡的救援活动,其他未到达现场救灾的队员积极筹备物资,25日给蓝天救援队捐赠70件矿泉水、50个玻璃水杯、10件酒精消毒液、9盒医用PVC手套、2箱医用隔离眼罩、5箱医用一次性防护服、2箱隔离面罩等物品表示对救灾活动的支持。灾情牵动人心,六安市无线电爱好者协会听闻相关报道后于7月23日夜间,连夜联系商家紧急购买了12部手持对讲机,作为抗洪抢险应急通信物质,委托蓝天救援队捐助给河南新乡,捐助物价值2400元。河南洪涝灾害中,河南省中医院及其它各家大中小型中医医疗机构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六安新华中医院为支持河南省境内受灾的中医医疗机构灾后重建,向河南省慈善总会“防汛抗洪,驰援河南”慈善项目捐款10万元。

河南灾情发生后,滁州市6个救援队伍赶赴河南支援,共派出50余名队员参与救援,转移群众、疏导和救援被困人员共1300人。滁州市女企业家协会和滁州市文旅行业协会捐款共10多万元,其它社会组织捐款捐物正在进行中。全椒县襄河镇商会、全椒县青年企业家协会捐赠矿泉水2310箱、食品2870箱、药品11箱、口罩5万只,其他109箱(含发电机及配件6台),物资折款13万元。13家协会共捐款7200元。

亳州市民政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动员各级社会组织有序参与河南防汛救灾工作,各级社会组织积极响应号召,闻“汛”而动,逆向而行,累计捐款捐物30余万元,组织40余名专业救援人员帮助转移群众2100余人次、生活物资20余船,15名医疗志愿者帮助3000名受灾群众进行义诊赠药。

亳州市浙江商会紧急募集善款采购矿泉水2200件、方便面1200余箱、羽丝绒被130套,价值13万余元。由会长带队,亲赴河南重灾区周口捐赠救灾物资。

抗洪救灾,党员先行。亳州市爱心协会党支部的党员同志积极参与到救灾中,将300件矿泉水、150箱方便面、150件面包、3000个口罩及一批医疗用品,顺利送达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大新镇郑营村灾民的手中。

风雨无情,人有情。亳州市医疗志愿者协会将价值4.5万元的常用药物、消毒杀菌物品和生活物资送达河南省周口市扶沟灾民安置区,并组织15名会员自愿组成医疗救助小组,开展免费义诊赠药活动,帮助灾民3000余人次。

驰援新乡,“救”在眼前。亳州市拥军协会组织由7名队员组成的救援队伍,携带一艘79式冲锋舟和价值2.2万元的捐赠物资(468件矿泉水、70箱面包、78箱方便面20箱火腿肠、10袋糖、5箱消毒水),紧急驰援河南省新乡市,帮助转移安置群众211人。

临泉县蓝天救援队、天狼救援队、青年志愿者协会,携带4辆救援车、1辆消防车、5艘皮划艇,4台发电机,共31人(其中,共产党员5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奔赴河南救援。临泉县青年志愿者协会、黄岭镇志愿服务队的10名志愿者携带矿泉水、方便面、发电机、水泵等物资抵达郑州,在郑州市金水区帮助转移群众、装卸救灾物资,并捐款9030元。

 临泉县蓝天救援队10名志愿者21日到达郑州后,连夜奋战到深夜一点钟,参与郑州经开区京航街道富康居民区解困工作,解救受灾群众老弱病残及儿童妇女孕妇300余名;22日在郑州市郑东新区商鼎路东四环交叉口,解救受灾群众400余名,并协助转运物资。

临泉县天狼救援队11名队员21日14时到达到达灾区后,连夜奋战在中牟县白沙镇,至22日凌晨2时,转移被困群众150人;22日白天,又在中牟县阜外医院,协助有关部门帮助医院转移病人、 医务人员、老人、孩子,共计300百多人;晚上8点钟,又接到了求助电话,大家火速赶到5公里外的现场,搜救了两名被困群众,完成任务回到驻地时已凌晨2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