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坚持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以“五社联动”服务模式为指导,通过多主体力量凝聚,拓展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途径,丰富社会工作服务内容,创新救助服务模式,打造社会工作服务站四级服务体系,动员志愿者、居民骨干、社区社会组织等主体参与疫情防控,全方位发展和宣传社会工作,为社会工作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
一、出好“组合拳”,暖民服务有温度
优化小区治理服务体系。“我前两天参加了三孝口街道组织开展的‘如何开展志愿服务’主题培训,还报名参加了志愿服务队呢”党员刘叔叔开心地说着。为进一步激活“小区”治理活力,充分发挥小区作为基层治理“最后一米”的积极作用,庐阳区启动党建引领小区治理试点工作,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党组织进小区、党员大摸排”行动,全面摸清小区内党员情况,并遴选出47个居民小区,作为首批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工作的试点小区,制定针对性工作培训清单,涵盖6大类共36项培训课程,加强对社区工作者、小区党组织负责人、社会组织负责人、志愿者骨干等自治组织及团队负责人的培训,着力构建“家门口”治理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创新救助模式。“我今年79了,走不动路了,我和老伴就指望着每个月的低保,但还是不够生活啊”家住汲桥社区的王爷爷说到,“前两天街道说开展了‘乐助杏花’救助项目,很快就来我家调查情况,将我们纳入保障范围,我现在和老伴的日子不用愁啦!”。为保障辖区困难老人基本生活需求,庐阳区杏花村街道联合庐阳区安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乐邦基金会,建立“乐助杏花专项基金会”,试点开展“乐助杏花”社会救助项目,构建了一套救助服务标准和管理办法,并成立乐助杏花评审委员会,开展家计调查和多方取证,形成调查报告和帮扶计划,经审核后,提供个别化帮扶救助。截止目前,共救助困境老人59人次,开展常态化服务救助1568次;培育居民志愿者56名,为他们送去关怀与温暖。
营造社区微空间。在大杨镇吴郢社区有这样一群小朋友,每天放学便聚集在一起,除草、浇水、施肥,一番景象,好不热闹。自庐阳区“老邻街坊”项目实施以来,为全面打造好“党群共建 亲子体验园”,吴郢社区社工主动邀请辖区居民参与体验园设计、打造,将体验园划分为“亲子菜园”“亲子花园”“亲子乐园”3个主题区域,以“党建+志愿者”、“党员+亲子”为建设理念,充分发挥辖区党员志愿者带头作用,带动辖区内儿童、家长、老人等志愿者参与到体验园建设和维护中,实现居民从旁观者到建设者角色的转变,将共同参与的理念融进每一处景观中,从而重建居民在社区中的归属感和存在感,打破居民间隙,营造熟人社区,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氛围。
二、打好“抗疫战”,防控服务有力度
宣传防疫政策。作为五社联动中的“一社”,也作为五社力量中专业知识的承载者,社工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接区通知:明天开始,市府广场常态化核酸检测点采样服务时间调整为下午14:30--18:00。”这是逍遥津街道红旗社区社工每天早上都要在社区居民群内发送的通知。除此之外,社工每天还会结合疫情防控情况,及时在群内向居民宣传防疫知识、发送实时疫情防控政策、行程报备等通知,回答居民的提问。
稳定防疫民心。“您好,我的健康码变成黄码了,要怎么办啊?”。近日,亳州路街道各社区电话声此起彼伏,因健康码变色而产生的恐惧弥漫在居民之间,各社区驻点社工积极协助社区,通过电话以及居民群及时解答防疫问题,安抚居民情绪,同时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同时,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社工支持手册》中对于社区内各人群心理援助的方法和基本原则,上门为老年人提供心理情绪方面的专业服务,降低他们的紧张情绪,及时为老人送上口罩、酒精、蔬菜等物品,并帮忙在家中喷洒酒精进行消毒。
筑牢疫情防线。为迅速完成庐阳区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全区各部门加强联动,抽派人员前往防疫一线,加强基层力量,配合做好一轮、二轮、三轮核酸检测工作,但群众基数大,防疫工作压力大、任务重,亟需社会力量补充。庐阳区实创公益发展中心、社彩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十余家社会组织社工迅速加入防疫队伍,并动员辖区志愿者、居民骨干、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前往检测点开展疫情防控后勤工作,维持现场秩序,帮助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们进行身份信息登记,引导居民保持安全距离,有序排队等待检测;正是因为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获得了居民对防控措施的理解和支持,为疫情防控一线赢得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自3月21日至3月24日19时,庐阳区累计采集核酸样本约40.21万份。
三、下好“先手棋”,治理服务有深度
构建治理脉络。庐阳区高度重视社会工作服务站(以下简称“社工站”)建设相关要求,以《合肥市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实施方案》为指导,以“试点先行、示范引领、分步实施、统筹推进”为建设思路,在社工站三级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创新打造安徽省首个小区级社工站服务点——海棠街道都市清华小区居民活动中心,并把它作为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的“主战场”,从而构建区级、乡镇(街道)级、村(社区)级、小区级“社工站(点)四级服务体系”,并实现11个乡镇(街道)社工站全覆盖。
提供优质服务。合肥市庐阳区共有9.27万人需要民政兜底服务,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约8.93万人,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困境儿童等民政服务对象近3400人。我区依托现有社会组织资源,将辖区社工按照工作职责分工不同,统一纳入社工站管理,街道社会事务办(社区建设部)主任(部长)担任站长,统筹管理社工服务,在辖区内分别提供社会救助、儿童福利、养老服务、社区治理等民政领域服务工作。经统计,3个乡镇(街道)试点社工站共计开展救助活动24场次,服务289人次;开展儿童活动138场次,服务2889人次;开展养老活动406场次,服务3635人次;开展社区治理及其他领域活动39场次,服务419人次。
开展微创投项目。“我所在的小区是回迁小区,居民安全意识薄弱,作为一名党员,我一直想做点事,却没有方向,今年我就申请了微创投项目,和一群有着共同志向的党员志愿者一起为居民服务”360志愿服务队负责人史敬全说道。为进一步拓展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路径,充分挖掘社区能人志士,庐阳区依托于各乡镇(街道)社工站,立于本区域实际情况,创新开展了“近邻计划”、“小红苗计划”、“杏好有你”、“友邻友爱”微公益创投项目,在服务中注重挖掘党员和居民骨干,培养其成为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实现居民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工作。2022年度,共实施微创投项目37个,培养居民骨干50余人,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社联动聚合力 社工服务暖基层”,庐阳区将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扣社工周宣传主题,以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为契机,组织辖区内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注入社区基层平台,做好优秀经验、做法和社工典型的总结、宣传,优化社区治理体系,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文/黄玉茹 高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