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社区社会组织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是社会组织中最通民心、最接地气的一类,对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学习践行“千万工程”“浦江经验”,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全省共登记、备案社区社会组织10.59万家。2021年,省民政厅印发方案,部署开展为期三年的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并在全省范围内确定了221家社区社会组织观察点。两年多来,各观察点结合所在社区(村)实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积极发挥为民、便民、安民功能,用心用情帮助解决“一老一小”等百姓操心事、烦心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点亮江淮大地的浓浓“暖意”。现将有关事迹材料分批予以展示,供学习借鉴。
合肥市庐阳区大杨镇暖心灯志愿服务队
一、基本情况
合肥市庐阳区大杨镇暖心灯志愿服务队,是庐阳区大杨镇龙灯社区湖畔家园小区居民于2021年成立的楼栋自治队伍。“暖心灯志愿服务队”秉持着“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的理念,以志愿服务、系列便民服务、楼栋居民自治协商为抓手,以实际行动切实提升了楼栋自治的成效。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楼栋摸排,需求调研。湖畔家园4栋共有住户48户,居住人数约120人。其中党员9名,60周岁以上老人30名。经社工和团队走访,分类整理楼栋居民意见,制定、完善项目计划。
(二)挖掘居民,培育队伍。暖心灯志愿服务队由楼栋中退休党员卢明书记带头,集结了一批楼栋中的老党员和志愿者。经项目持续挖掘,实现了队伍由5人发展为11人,充分调动了楼栋内部力量。
(三)凝聚共识,开展服务。针对楼栋服务对象需求的差异性,开展楼栋环境整治、楼栋议事协商、楼栋队伍培育、楼栋便民服务等系列活动共计21场次,服务达220余人次。
三、典型经验做法
暖心灯志愿服务队积极探索实践“1+2+3”模式,即以党建引领为一个中心,暖心灯志愿服务队和社工两支队伍,达成楼栋自治力量培育、居民自治意识启蒙、系列便民服务开展的三项成效,不断发掘和提升居民的自治意识,形成楼栋自治的局面。
合肥市蜀山区民生社会工作服务社
一、基本情况
合肥市蜀山区民生社会工作服务社(以下简称民生)成立于2009年11月,2014年12成立党支部,先后获得“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单位”“合肥市社会服务人才见习(实训)基地”“合肥市优秀社会工作机构”“合肥市AAAA社会组织”“全国百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优秀基层党组织”等荣誉。民生现有工作人员38人,自主培养的督导6名,约75%员工持初级社工师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且多名社工获得“中国最美社工”“江淮优秀社工”“合肥市优秀社会工作者”等称号。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服务快递
民生合计运营7个街道(大社区)社工站,服务项目30余个,直接服务对象8000余人,提供服务 90000余人次,年度志愿服务时长25010小时。在组织孵化培育服务方面,开展督导、培训、活动指导、团建等985次,挖掘培育志愿者900余人,社区社会组织120支,微项目120个。在参与疫情防控方面,30位社工直接参与点位长、值门岗等工作,共计参与时长达15427小时。
(二)优秀项目
2022年度民生先后获得“安徽省2021年度优秀社会工作案例”1个,“2022年合肥市优秀社会工作项目”2个;荣获蜀山区微公益创投优秀项目3个,专业服务类优秀项目2个,平台运营类优秀项目1个。
(三)社会影响
注重服务总结凝练,提升服务品质。主要包括派驻3名督导直接参与安徽省地方标准——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服务规范的编制。同时在《社区》杂志、《中国社会工作》杂志上面发表文章4篇。
积极发挥社工专业价值,助力行业发展。承办了2022年合肥市社工宣传周工作,通过“四优”评选、合肥社工宣传视频等方式,正面宣传社会工作的成果,助力行业发展。
三、典型经验做法
民生通过社工对社区特殊人群服务体系搭建,利用督导、培训、帮带等形式挖掘培育志愿者和居民骨干,以微公益项目形式赋权社区社会组织,最终达到社区居民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的提升,从而推动社区组织化和社区治理类服务发展,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合肥市包河区航运南村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
一、观察点基本情况
航运南村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成立于2014年5月,现有注册志愿者647人,主要培育各类公益性、服务性社区社会组织,整合社区资源,开展长者服务、儿童服务、节日主题活动等社区活动,为社区居民服务。
二、工作开展情况
2016年以来,先后实施了航航伴老项目、航航童学部落项目、航航和美家园楼栋自治项目、惠航睦邻协商项目等14个公益性项目,项目资金达16.8万元,为辖区高龄、空巢独居老人、儿童、残疾人等提供志愿服务。2017年开始针对辖区的困难群体,执行“人在暖途”困境家庭救助服务项目。其中,航航伴老项目于2022年获得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并受到包河区文明办邀请拍摄航航伴老项目宣传片。
三、典型经验做法
坚持抓党建、重服务、促发展,重视和美小区的建设,通过在小区内找准党员“领头雁”,发挥红色物业联盟的优势,搭建协商共治平台,更好发挥党建引领和党员服务功能。通过项目的实施以及社区服务的开展,建立“8+X”治理队伍,党员志愿服务队、护航志愿服务队、敬老志愿服务队等8支常设队伍,建立巡查机制和多方联动机制,通过入户或在小区内巡查,及时发现反馈解决社区安全、环保、物业管理与居民关系等方面问题,提高小区居民的生活和居住环境,推进和美小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