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安徽省社会组织信息平台

—— 安 徽 省 社 会 组 织 总 会 承 办 ——

组织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组织风采

风采——安徽行业协会商会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展示

日期:2023-09-27 浏览:

者按:行业协会商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更好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在“三地一区”建设和“双招双引”中作用的意见》,持续深化行业协会商会市场化、社会化、职业化改革,赋能行业协会商会更好发挥联动市场、链接资源的优势和作用,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彰显自身价值。在这其中,涌现出了一批党建引领强、自身建设优、服务水平高、作用发挥好的先进典型。今天起,我们将陆续对这些典型案例进行展示,以引导更多社会组织始终把服务作为立身之本,为我省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安徽省茶业协会

★情况简介

1998年成立,坚持以“服务安徽茶产业”为宗旨,积极服务广大茶企、茶农和会员单位,发挥平台职能作用,宣传推广徽茶品牌,弘扬徽茶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为推动安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被安徽省民政厅评为“5A”级社会组织。

★案例背景

我省茶产业基础深厚,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协会支持茶叶主产市、县打造茶旅精品线路、茶旅精品园区、茶旅特色小镇,开发“茶旅+民宿”“茶旅+研学”等茶旅融合新业态等,积极开展“安徽美丽茶村(乡、镇)”和“安徽最美茶旅线路”推选活动,同时与所在县区政府共同主办“安徽国际茶旅大会”,深入挖掘安徽茶旅资源,推介一批安徽茶旅精品线路,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主要做法

一、推选“美丽茶村”唤醒乡村绿色蝶变。承办首届安徽美丽茶村(乡、镇)评选活动,全省共10个市、43个产茶区县(区)政府部门、机构推荐报送了161个茶村,涵盖43个县(市、区)、106个乡镇、街道。经初评、网络投票、实地考察和专家复评,共推选出了20个美丽茶村和10个安徽美丽茶镇(乡)。

二、推选“茶旅线路”串联生态发展主线。先后开展两届安徽十大最美茶旅线路推选活动,推选出了20条最美茶旅线路。茶旅线路以“点”串“线”,有效推进当地旅游资源整合,带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三、举办“安徽茶旅大会”深挖产业融合发展潜能。先后与获得“安徽最美茶旅线路”荣誉的祁门县人民政府和泾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两届安徽国际茶旅大会。茶旅大会结合产茶县区采摘节活动,有力宣传推介当地茶叶品牌和旅游风光,还邀请国内外茶旅行业专家学者,省内主产茶市、县代表,全省各美丽茶村(乡、镇)和“最美茶旅线路”所在县(区)政府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商我省茶旅融合发展之路。   

★经验总结

一、倡导融合发展思路。融合发展是提升产业体系整体效能的必然要求,茶产业作为我省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必须要坚持融合发展思路,打破产业上下游及其各价值链之间的局限性,大力推进茶产业跨界融合,积极培育和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工艺,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提升我省茶产业发展模式和经济效益。

二、建立合作联盟机制。为稳步推进我省茶旅融合发展工作,由省茶协牵头于2020年联合获评“安徽最美茶旅线路”所在县(区)政府发起成立“最美茶旅线路合作联盟”,2023年新晋7家成员单位。通过建立合作联盟工作机制共同举办茶旅大会,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推进各成员单位相互沟通交流,相互学习优秀茶旅融合发展经验,深度挖掘、传承与保护茶文化和名茶资源,推进茶文旅业态创新。

三、巩固推选活动成果。依托“安徽国际茶旅大会”平台,宣传我省“美丽茶村(乡、镇)”和“最美茶旅线路”风采,积极巩固推选成果。未来,省茶协将运用自身发布茶行业团体标准平台优势,与各“美丽茶村(乡、镇)”和“最美茶旅线路”所在区(县)政府联合发布“美丽茶村(乡、镇)”和“最美茶旅线路”等团体标准,以标准化促进我省“美丽茶村(乡、镇)”和“最美茶旅线路”建设,更好推进茶旅融合发展,助力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1第十四届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开幕式安徽美丽茶村宣言现场



安徽省纺织行业协会

★情况简介

2021年登记成立,目前有会员企业150多家,集中了全省纺织行业的重点企业。其中上市公司6家,国有企业3家。协会以“传承使命、创新服务”为宗旨,围绕国家及安徽省纺织行业发展规划,积极推动长三角产业一体化进程,抢抓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机遇,着力培育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努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致力于树立纺织服装行业在全省行业发展中的崭新形象和企业发展的信心,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引导行业向规模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有力地推动了行业高质量发展。

★案例背景

安徽省纺织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七位,深厚的制造业基础、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生态,使得安徽具有高起点承接产业转移的资源优势和创新优势。近年来,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安徽纺织业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机遇,通过跨区域合作共建、提供产业配套等多种形式,加速形成了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人才链“四链合一”的发展生态,构建了以合肥时尚都市圈为中心,辐射联动皖江现代纺织服装产业带+皖北承接纺织服装产业转移集聚区协同发展的格局。

★主要做法

一、搭建共商共享服务平台。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坐标体系中,努力为企业提供平台服务。主办安徽纺织服装智能制造创新发展研讨会,通过聚合纺织服装产业中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产业服务商来构建纺织服装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为纺织服装企业提供一站式、渐进式转型升级服务。借助长三角纺织服装产业创新服务平台经验和渠道,筹建安徽省纺织服装科创服务综合体,依托长三角前沿产业优势,联动本土服装品牌与优势特色,致力于服务安徽纺织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加强区域间合作交流。协会在区域协同中加快推进产业合理布局,推动产业升级转移,不断加强长三角一体化交流与合作。召开安徽、浙江两省纺织服装行业工作座谈会,先后陪同浙江省服装行业协会来皖考察调研,并协助省直相关部门赴浙江考察学习交流;率会员企业参加2022中国(柯桥)时尚产业流通发展大会、2023上海(国际)服饰供应链博览会等各类重要活动。

三、以举办活动促进“双招双引”。立足推动“双招双引”,主办安徽国际纺织服装产业博览会,同期主办安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大会、长三角一体化纺织服装创新发展峰会、安徽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工作交流会、安徽省服装供应链订单对接会等活动。承办2022世界制造业大会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论坛,发布了 2022年安徽省纺织服装企业50强名单,一批纺织服装院校与瑶海区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一批优质服装企业、国内优秀服装设计师和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名人)签署入驻协议。承办2023年中国(安庆.望江)现代纺织产业发展大会,共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6个,总投资116.36亿元。主办合肥时装周活动,中国(徽派)时尚产业论坛同期举行,探索安徽纺织服装产业科技、时尚、绿色发展新路径。

★经验总结

促进长三角地区安徽纺织服装一体化发展,需要政府、商协会、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在促进产业互补、企业互通、协会互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一、产业互补。在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全产业链方面,以“走出去、引进来”的模式,选择互补性强的产业,补链强链延链;通过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及合作交流平台,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实现长三角纺织服装产业一体化。

二、企业互通。发挥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围绕科技创新、品牌战略、绿色发展等重点,支持企业互通,联手开拓国内外市场,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三、协会互助。加强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尤其是行业协会之间可利用各自优势,共同搭建服务平台、加快行业标准衔接、进行资源优势互补、实现区域资源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