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社区社会组织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是社会组织中最通民心、最接地气的一类,对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学习践行“千万工程”“浦江经验”,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全省共登记、备案社区社会组织10.59万家。2021年,省民政厅印发方案,部署开展为期三年的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并在全省范围内确定了221家社区社会组织观察点。两年多来,各观察点结合所在社区(村)实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积极发挥为民、便民、安民功能,用心用情帮助解决“一老一小”等百姓操心事、烦心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点亮江淮大地的浓浓“暖意”。现将有关事迹材料分批予以展示,供学习借鉴。
滁州市琅琊区龙池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
——党建引领社会组织 助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滁州市琅琊区丰山街道龙池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于2019年5月成立,是集孵化培育、资源整合、提升能力、合作交流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基地。目前有琅琊区1054救援队、国粹堂书画联谊会、琅琊区武术协会等45家社会组织入驻,涵盖志愿服务、非遗传承、文化教育、兴趣爱好等多个领域,其中3家正式成立了党支部,6家成立了功能型党支部。
一、坚持“内孵”“外引”,壮大社会组织
一手抓“内孵”。 2017年龙池社区成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2019年,区委组织部、民政局赋予社区社会组织党组织孵化器功能。社区通过各类接地气党群活动的开展,挖掘出各类型的公益达人、志愿者人才,通过在社区备案成立草根社会组织。先后培育出1054救援队、龙池社区烘焙社团等40余家社区社会组织。注重挖掘社区文艺能人,根据群众喜好分别成立戏曲、舞蹈等社团,组建“群众身边不走”的文艺志愿服务队,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一手抓“外引”。搭建琅琊区第一家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及孵化基地党群服务中心,吸引阳光社工中心、七色光社工中心等5家知名社会组织入驻。在专业社工的组织引领下,内外联动、良性互动,社会力量被充分调动起来,3年多来积极认领了50余个社区微公益创投项目。
二、丰富社区活动,在教育实践中凝聚群众
坚持思想引领。把基层党建工作作为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融入到各项活动中,利用1054救援队优势资源,开展防溺水、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100余次,用群众语言让老百姓“听得懂、愿意听、记得牢、用得上”。
精准设计项目。发挥社会组织量大面广的作用,收集梳理群众需求,完善“点单—接单”模式,精准服务群众。为丰富未成年人生活,龙池社区向日葵妈妈俱乐部精心设计“扫黄打非”进校园、漂流书包等项目。
创新党建项目。每月在辖区各小区轮流开展“邻里节·公益集市”活动,由社会组织、党员志愿者及辖区非公组织联合举办,进一步增进邻里关系,和谐社区氛围。通过常态化的活动,党员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意愿大大增强,通过协商议事方式,解决了小区绿化不足、人车分流难等问题30余件。
三、社会组织参与,推动基层治理共治共享
创设“楼道板凳议事会”制度,将之前邀请居民代表等到社区参与协商的模式,改变成社区工作人员及相关单位和社区社会组织主动前往楼道、休闲点、户外空地召开流动协商议事会,切切实实把议事“送”到了居民家门口,议事相关责任人搬着小板凳直接到居民家门口,面对面围坐,发放资料、宣讲政策、解答疑难,而后由居民讲诉求、部门说政策、社区做沟通。后期楼道里的业主主动成立小板凳志愿服务队,从前期问题的吐槽者变成问题的解决者。
全椒县十字镇杨庄村芦蒿协会
2022年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全椒县十字镇杨庄村芦蒿协会于2020年11月成立,所有会员都是基层从事种植的农民,成立以来围绕为会员提供农民技术培训、农技推广等方面开展工作,积极拓宽销售渠道,开展电商销售模式,为助力农产品线上线下齐发力。2022年8月荣获县商务局颁发的“电商便民服务点”称号。
二、工作开展情况
协会目前芦蒿种植总面积一千多亩,亩产量达到三千至四千斤。在发展业务的同时,协会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搭建交流平台,为会员提供信息服务。开展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会,对芦蒿种植中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对一些难题提出解决办法。组建芦蒿批发市场,形成专业销售队伍,规范行业行为,提高市场竞争力。2022年协会累计开展4次技术培训交流会,受益群众达100多人。
三、经验做法
加强品牌建设。协会积极鼓励扶持宣传绿色有机种植,为会员们树标杆、找典型,提高芦蒿品质。加强对“杨庄芦蒿”的广告宣传,通过人民日报、安徽新闻等主要媒体对芦蒿的种殖方式、营养成分、烹饪方式等方面进行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引导科学种植。大力宣传科学技术,邀请省市专家,不定期为大家进行培训,解决芦蒿种植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会员线上通过网店销售到全国各地,线下联系菜贩销售到附近的各大城市。2022年协会共开展了15场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会。
助力乡村振兴。协会主动吸纳周边贫困人口就业,增加就业机会。为2户贫困户传授芦蒿种植技术,并帮助销售。2022年为贫困户销售芦蒿近千元,每户增加纯收入5000元。
向阳花儿恒绽放,志愿服务永担当
——天长市郑集镇向阳社区志愿服务队
一、基本情况
天长市郑集镇向阳社区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9年,目前拥有注册志愿者34人,其中党员志愿者17人,群众志愿者17人,服务内容包括便民利民、治安维稳、移风易俗、环境维护等。截至目前开展各类志愿活动服务总时数达4080小时,人均服务时数达120小时。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纵向延伸、横向拓展,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整合辖区内各种志愿服务资源,社区志愿服务队素质大幅提升。成立以来,主动对接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招募医生、教师、社区大健康指导员、个体工商户等专业人才加入向阳社区志愿服务队,并从中吸纳2名人员担任副队长,破解了前期专业人才欠缺,带动性不强等问题,探索并实现了镇社区两级人才资源共享,服务阵地共建的志愿服务模式。
二是夯实基础、完善制度,实现志愿服务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规范的志愿服务机制。完善志愿者招募办法、公开机制、培训机制,出台积分兑换服务和优秀志愿者表彰政策,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和全体志愿者在“志愿服务”平台实名认证;结合重要工作制定全年志愿服务活动计划,在平台发布征集活动志愿者,实现志愿服务的可视、可控化管理。注重志愿者能力素质提升。加强教育培训,推进志愿服务上档次、上水平,增强志愿者归属感和志愿服务对象获得感,促进服务良性循环。
三是围绕主题、兼顾特色,志愿服务丰富多彩。主题志愿服务成绩斐然。结合学雷锋日、移风易俗工作、传统节日、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等重要节点,联合镇政府相关领导小组开展了多场志愿服务活动,如学雷锋日“最美夕阳红”——走进郑集镇敬老院志愿服务活动、“移风易俗不放松,疫情防控不聚集”主题宣传活动、“绿色清明文明祭扫”主题宣传志愿活动等,覆盖社区居民、青少年学生共计1500余人。此外,动员辖区内居民积极“点单”并严格筛选,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志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