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社区社会组织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是社会组织中最通民心、最接地气的一类,对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学习践行“千万工程”“浦江经验”,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全省共登记、备案社区社会组织10.59万家。2021年,省民政厅印发方案,部署开展为期三年的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并在全省范围内确定了221家社区社会组织观察点。两年多来,各观察点结合所在社区(村)实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积极发挥为民、便民、安民功能,用心用情帮助解决“一老一小”等百姓操心事、烦心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点亮江淮大地的浓浓“暖意”。现将有关事迹材料分批予以展示,供学习借鉴。
乡贤反哺桑梓 助力乡村振兴
宣城市旌德县凫山村乡贤参事会
一、基本情况
旌阳镇凫山村乡贤理事会于2019年年底,由本村创业成功人士王永椿牵头发起成立,是旌德县第一个乡村乡贤理事会,目前会员38人。理事会成立后,坚持村委会主导,乡贤积极参与,做好凫山村“党建+三治融合”乡村治理工作,助力推进村里的各项工作,积极发挥乡贤理事会“善行义举”作用支持村公益性事业。特别是乡贤王永椿、范晓德、肖向前三名成员热心公益,自愿服务,传递爱心。2016年至今,每逢过年过节传统节日,他们都要委托村干部购买优质糕点、土猪肉等慰问品,赠送给全村的老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参与乡村治理。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乡村治理有效途径和方式,进一步推进村民遵守村规民约,凫山村在推进抓好“党建+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模式的基础上,近年来试点创新建成“绿币积分制管理基金服务站”,将群众全部纳入积分管理,充分调动了全体村民参与林长制、河长制、脱贫攻坚、美丽乡村、扫黑除恶等重点工作的积极性。在外乡贤回家过年之际,见到家乡大有变化,非常高兴,积极为村里乡村振兴建言献策。在旌阳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凫山村积极发挥乡贤理事会“善行义举”作用,助力推进村里的各项工作。2019年成立乡贤理事会,通过乡贤现场积极筹资9.7万余元支持家乡的绿币基金。围绕林长制、河长制、扫黑除恶、殡葬整治等重点工作,制定了7条正向激励加币项和3条反向约束减币项。2021年以来,该村共正向激励发放了213人次18524个积分兑换物品、反向约束扣除了3人次30个积分。近期,凫山村乡贤参事会又协同党总支、村委会,制定《凫山村关于奖励考取重点大学学生的实施办法(试行)》,8月6日为3名即将开启大学生活的准大学生颁发荣誉证书和1000元奖学金。
二是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凫山村老茶园问题是村集体急需解决的一件大事。2012年6月,张某某以投资经营名优茶及生态旅游开发为由,承包了旌德县旌阳镇凫山村130亩茶园,承包期限为50年。合同签订后,因诸多因素从2016年之后,茶园便无人管理,杂草丛生,严重影响了当地生态旅游开发且制约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村两委多次与张某某洽谈未果,茶园荒芜闲置,成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件烦心事。乡贤理事会会长王永椿得知情况后立即与乡贤范晓德和肖向前商议,三位乡贤主动与村委会对接一次性支付茶园原承包费14万元,成立了凫山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与凫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入股运营。茶园问题的妥善处理,有效盘活了当地闲置荒芜了5年的生态资源,为该村茶园生产和景区重新规划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是热心服务群众。乡贤杨庆福不忘村里的百姓,总想着要给村里人做点事情,主动把自己的党组织关系转到家乡凫山村党组织来,积极参加村党组织各项活动。作为一名退休高级农技师,在组织关系转回来后,他非常关注村民群众反映种植技术方面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非常关心村里的各种农作物生长情况,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都能及时主动上门传授农业技术。不仅如此,他多次利用村党组织活动或者党员大会机会实时提醒,传授当前各种农作物种植技术要点。村民们一旦遇到种植业任何问题都可以及时向他咨询,增加了农作物产量,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三、经验启示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份乡土情怀。乡贤作为土生土长的村民,在取得一定事业成绩后,有着回报家乡、建设家乡的意愿。凫山村乡贤参事会通过搭建平台,增进乡贤之间的交流沟通,增强乡贤对故乡的情感,鼓励动员乡贤利用自身优势和特长,开展引智、引才、引力活动,参与本村经济社会发展。同时,收集社情民意和村民需求,组织开展“绿币”基金服务站、慈善公益、扶贫济困等活动,并为乡贤颁发荣誉证书,在解决村民问题的同时,让乡贤有得有感,为乡贤参事会注入了持续发展动能。
宣城市宣州区宝城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
一、基本情况
宝城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座落在宝城社区综合楼三楼,现有办公室30平方,活动场所60平方。观察点下设党支部1个,文化活动宣传队3个。
二、工作开展情况
宝城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坚持在社区党委领导下,积极发挥自身作用,全力开展各项工作。一是积极配合社区中心工作开展,包括政策宣传、文明创建、安全生产等。二是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活动,让社区文化引领社区走向文明、构建和谐、创建美好。三是用心用情服务人民群众,努力解决和服务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三、典型经验做法
(一)抓好资源整合,成立“五心”组织。将辖区中的有爱心、有热心、有一技之长等热衷于公益事业这一美好资源整合起来,组建一支红心、同心、暖心、贴心、安心五位一体的“五心园”社区服务队。这支队伍在社会组织领导下,让他们在有限的空间发挥出无限作用。
(二)注重培育发展,强化组织意识。一年多来,“五心园”社区服务队由25人发展到50人。他们分别从周一到周五从不间断地深入小区和居民家中问寒问暖服务老人,帮社区老人测量血压、上门理发,帮助居民维修电器和门窗、做家政服务等,深受居民群众欢迎。
(三)强化规范管理,深化作用发挥。“五心园”社区服务队坚持为空巢老人、独居老人、残疾人为服务导向,同时依托市民学校、家长学校、道德讲堂、法治讲堂、科普文化馆、图书阅览室为平台积极引导居民学法用法,学科学用科学活动。近年来开展各类活动20余项,共开展次数150余次。
泾县百姓公益联盟
一、基本情况
泾县百姓公益联盟成立于2016年11月,业务上受共青团泾县委员会指导,主要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敬老助困等公益活动。联盟在县民政局的领导下,在志愿者积极参与和努力下,秉承弘扬传统美德、传播正能量的宗旨,围绕敬老、助残、助学、扶贫、交通、社会文明、读书、生态环境、卫生健康、心理健康等工作,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传递爱心。
二、工作开展情况和典型经验做法
1.“代理家长”。积极参加县民政局举办的第四届公益创投项目申报,立项通过后组织“代理家长”服务队,成员由心理咨询师、营养师和资深幼儿教育者等专业人员组成。在社会组织管理局协调下,主动与昌桥乡社会工作服务站对接,通过对昌桥境域内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及孤儿的基本情况及普遍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和档案,找到影响他们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他们”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对留守儿童真情关爱实施结对帮扶,建立健全谈心制度,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2.防疫抗疫。在疫情防控期间,承接包保泾川镇幕桥社区泾秀苑一期小区疫情期间,每家每户都作细致登记入表,及不定期电话回访。在第一次全县全员核酸演练时,主动派出志愿者,接受山口社区统一调度,到各点参与维护秩序。
3.文明创建。在文明创建期间,对泾川镇幕桥社区泾秀苑一期小区进行了文明创建有奖问答入户宣传和文明创建知识答卷填写入户宣传。2022年,联盟查丽同志在山口社区推荐下荣获泾县第二季度文明创建之星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