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安徽省社会组织信息平台

—— 安 徽 省 社 会 组 织 总 会 承 办 ——

组织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组织风采

社区社会组织助力基层治理典型案例选登12

日期:2023-11-01 浏览:

编者按:社区社会组织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是社会组织中最通民心、最接地气的一类,对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学习践行“千万工程”“浦江经验”,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全省共登记、备案社区社会组织10.59万家。2021年,省民政厅印发方案,部署开展为期三年的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并在全省范围内确定了221家社区社会组织观察点。两年多来,各观察点结合所在社区(村)实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积极发挥为民、便民、安民功能,用心用情帮助解决“一老一小”等百姓操心事、烦心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点亮江淮大地的浓浓“暖意”。现将有关事迹材料分批予以展示,供学习借鉴。


铜陵市义安区矶山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

 

一、基本情况

铜陵市义安区矶山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于2019330日成立。联合会本着“孵化社区社会组织,立足社区服务居民”的工作宗旨,指导辖区内社会组织规范化管理,为社区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平台,引导社区社会组织服务民生、服务公益、服务社会。社区常住人口1800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925人,由于地区偏远,众多年轻人常年外出工作,导致社区内空巢老人无人管无人问,矶山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就这一问题策划实施“情暖矶山”便民服务项目。

二、工作开展情况

“情暖矶山”便民服务项目主要为社区70岁以上高龄空巢老人及残障人士提供有利于满足其各方面需要和提升其生活质量的各类服务。包括为老年人提供义剪,义诊,慰问,心理疏导,打扫卫生,传统节日活动等服务。2022年度工作重点是垃圾分类宣传,通过开展垃圾分类宣传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志愿者居民带头做好垃圾分类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20226以来,矶山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开展“情暖矶山”便民服务项目活动共计58次,其中常规活动(探访老人.文明巡查.爱心义剪.爱心义诊)共计开展30次,主题活动共计28次。通过本项目组建了党员带头的志愿服务队伍一支(成员36人),累计服务居民达到4900余人次。市级以上的宣传报道(安徽新闻网)共计刊登18篇文章。自联合会持续开展垃圾分类等主题活动以来矶山社区环境治理成效显著,社区主干道及周边灌木丛基本实现了垃圾清零。


铜陵市铜官区阳光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

 

    一、基本情况

20127月份,阳光社区成立了社会组织联合会和孵化中心,作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观察点项目。截至目前已经孵化各类社会组织45个,登记类1个,备案类44个。

二、主要做法

一是硬件全面保障。成立阳光社区公益园,将940平米的房屋改造成社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提供硬件支持。对入驻公益园的社区社会组织,免费提供办公场地和日常办公设备,并提供部分活动经费。

二是制度全面规范。建立定期会议,定期召开在孵化中心内社会组织主要负责人会议,听取他们工作开展情况和存在的困难,帮助他们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建立项目申请与审批制度,帮助各协会开展活动。

三是社会资源支持。通过各方渠道,积极争取各类社会资源,为社区社会组织牵线搭桥,促进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良性互动平台,安排社会组织负责人参加省市区有关社会组织培训班的学习。截至目前,联合会先后承接省市区级公益项目8个,项目资金35万元,服务2380人次。


铜陵市郊区桥南办事处金苑社区平安志愿者协会

 

一、基本情况

铜陵市郊区桥南办事处金苑社区平安志愿者协会是金苑社区社会组织之一,成立于20161227日,现有注册会员115人,主要由退休人员组成。协会曾获“全省离退休干部正能量活动团队”、铜陵市“最佳志愿服务组织”“优秀慈善团体”“全区平安建设先进社会组织”“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连续4年在社会组织微公益创投项目中获评优秀项目等次,相关做法被《社区》杂志、学习强国等平台刊载报道。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党建引领,凝聚社会组织坚定信念。平安志愿者协会党支部成立于20209月,隶属金苑社区党委,共有党员7名。一是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严格开展“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常态化组织好党员学习教育以及其他中心任务;二是党支部书记兼任协会秘书长,担任党建带头人和协会管理执行者双重角色,动员引导党员踊跃参与协会策划的各项志愿活动,当好志愿服务先行者。三是率先做到党建入章,将党的领导置于协会每项活动之中,同时注重在积极要求进步的群众志愿者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

(二)创新服务形式,弘扬志愿服务传统美德。协会以“心系百姓,求真务实”为宗旨,常年做到公益提供社区治理服务、综治维稳、矛盾纠纷调解,积极配合社区做好社区关爱、社区矫正帮教、普法宣传教育等重要工作。协会志愿者们收获了社区文化协管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宣讲员等多个身份,被居民称为社区“老雷锋”。2018年以来,协会自发在全国志愿服务系统发布综治、环保、疫情防控、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项目488个,累计志愿服务时长40966小时。

三、典型经验做法

一是开办“银龄智会”电子设备应用培训班。为解决中老年人“用手机难”问题,协会在市区两级民政部门的支持下,成功开办中老年人电脑基础培训班3期、中老年人智能手机培训班4期,受益300余人次。

二是打造“夕阳红助邻”社区共享工具房。以区级公益创投项目为支持,打造社区免费共享工具房,实施便民服务“惠”计划,持续为居民提供管道维修疏通、小家电维修及公共设施保养维护等志愿服务,为社区居民特别是独居老人排忧解难10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