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社区社会组织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是社会组织中最通民心、最接地气的一类,对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学习践行“千万工程”“浦江经验”,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全省共登记、备案社区社会组织10.59万家。2021年,省民政厅印发方案,部署开展为期三年的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并在全省范围内确定了221家社区社会组织观察点。两年多来,各观察点结合所在社区(村)实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积极发挥为民、便民、安民功能,用心用情帮助解决“一老一小”等百姓操心事、烦心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点亮江淮大地的浓浓“暖意”。现将有关事迹材料分批予以展示,供学习借鉴。
黄山市屯溪区水心亭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
一、基本情况
水心亭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成立于2021年,通过引进第三方专业社工机构,构建“社区党委—社会组织联合会党支部—团队党小组”的组织体系,加快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社区基层治理工作经验案例入选省级领航计划示范库。
二、工作开展情况
水心亭社区积极探索并实施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全年化解矛盾纠纷121起,调处成功率达100%,连续五年未发生一起赴省进京信访事件,“八乐八团”志愿服务队荣获黄山市2021年度“最给力平安志愿者队伍”称号。常态化开展为老服务、扶弱帮困、便民服务等系列文明实践活动572场,服务居民达1.8万人次。
三、典型经验做法
1.精准化对接“明需求”。针对由社区群众与社会组织之间信息不对称、沟通不畅等导致的服务项目“供需不匹配”问题,由社会组织党支部牵头,定期举办项目对接会,邀请社区、社会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多方参加,由社区现场提出需求清单、社会组织提供服务清单,按照“双向选择、友好协商”的原则进行精准对接,对于达成意向的社会组织项目,购买社会组织服务。
2.项目化运作“提质量”。对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服务活动实行“项目化管理”,像抓工程建设那样抓社区服务,采取“公益创投”的模式,实行公开、规范、有效的跟踪管理,切实提高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工作质量。
3.品牌化带动“添活力”。以“乐安居”社区社会组织孵化项目为抓手,探索“一核心三引领”的社区治理服务模式。使其成为回应群众需求、解决为民服务痛、难点问题的途径和手段。截至目前共开展心理拓展、手机摄影、徽菜烹饪等形式多样的志愿特色活动活动35次。同时与黄山市禾康养老服务中心携手开展“线上问诊”,志愿者坚持定期上户为辖区行动不便、困难、残疾、独居、空巢等特殊老年群体免费提供“线上咨询”服务300余人次。
徽州区潜口老年协会
徽州区潜口老年协会成立于2000年,在上级政府特别是在潜口村两委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潜口老年协会由当初的几十人发展到现在的240多人,由少到多,由弱到强,成绩喜人。2019年被评为安徽省先进农村农民协会,2021年代表徽州区参加了全省先进社区农村协会经验交流会。
一、老有所为——确保一方平安
潜口老年协会组织的义务巡逻队在第七届理事会的倡议下,更名为潜口“不老松”志愿服务队。自2007年开展巡逻以来,风风雨雨走过16个年头,这十多年来,无论寒暑交替,刮风下雨常年如日。这些老人们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的巡逻小分队,穿梭于潜口的大街小巷拾垃圾,查卫生,防邪教,他们天天做到有事即报告,有记录,为平安潜口美好乡村振兴付出了一定的辛劳。2022年度潜口老协的义务巡逻达4000人次。
二、老有所学——提升潜口村知名度和美誉度
老有所学、老有所教始终贯穿于全年的活动过程中,协会部分会员自发参加了潜口老年学校(2022年5月份创办)开办的的学习班,兴趣班。这几年来得到集体、个人多项荣誉称号,如省级“潜口不老松志愿服务队集体奖”、市级“不老松志愿优秀典型组织奖”、区级“优秀老年协会奖”、镇级“不老松志愿服务队”,潜口好人奖等等。
三、老有所乐——切实增强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老有所乐,为丰富娱乐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潜口老年协会组织了巡逻队员、不老松志愿队员、爱心人士的家属赴铜陵婺源各一日游。通过这些活动,既开阔了老年人的视野,提升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又看到了祖国大好山河的美景。潜口老年协会成立了一支舞蹈队。逢年过节,她们自娱自乐,唱山歌、感党恩。重阳节等有关重大节日,她们配合各级政府的中心工作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唱出了老年人的幸福美满,舞出老年人的精彩人生。真正做到了提升了自己,奉献了他人,使潜口人美美的生活在这片幸福的土地上,使自己的生活越来越美满。
休宁县睿泽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情况总结
一、基本情况
休宁县睿泽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成立于2014年5月,服务宗旨是“助人自助,让爱和陪伴不远离”。中心现有专兼职工作人员共10人,其中专职4人,中级社工2人,初级社工4人,发展志愿者300余人,涉及老人、妇女、儿童、青少年、退伍军人、救灾、社工人才培养、志愿者能力提升、社区矫正等多个服务领域。中心开展的“心灵之爱”“同舟共济”“成长相伴”等项目,曾荣获第十届安徽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黄山市公益创投大赛一等奖等荣誉。
二、主要做法
1.整合资源争取项目。积极向上级部门汇报、对接工作,主动融入到乡村振兴、社区治理的各项工作中。针对社区的失独老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体,开展“暖心家园”“状元好儿郎”“情暖老兵”等项目,真心真情帮助他们解决困境,实现赋权和增能。把居民自治与社会需求,社会组织和社会项目紧密结合起来,以“横温微公益”促进多元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融合社区党建、平安建设等工作,以“双网融合”为契机,开展“网格收单、社区点单、部门买单”的菜单式服务,探索“单元长--楼栋长--网格--社区”四位一体的自治体系,探索“小区七维治理法”,特别是形成的的社区治理“横温港湾”有关做法入选城市领域基层党建工作“领航”计划省级示范库。
2.加强宣传社工理念。在“国际社工日”、志愿者技能培训、广场宣传、媒体报导等方面,积极宣传社工理念,用通俗的方式方法让广大社区居民了解社工的工作方试,介绍服务内容,并抓住一切机会在电视台、报刊、会议上展示和宣传一线社工的风采,以此逐步推动全社会对社工的理解,让社会和居民更加接纳社工。
3.提升服务水平打造品牌。通过培训学习、项目操练,不断促进社工理论水平和实务能力相融合,既提升服务能力,也固定了一支年轻有朝气的社工队伍。开展不同形式的专业服务,计生特殊家庭“心灵之爱”社会关怀项目,获“第十届安徽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成长相伴”项目在“江淮社工行动”项目评估通报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获评优秀,同时入选中央“伙伴计划”三星优秀项目;“状元好儿郎”留守儿童项目被授予(培育状元好儿郎)品牌知名品牌奖,中心被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评为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先进单位,同年、还获得安徽省双拥模范单位称号。
4.加强内部管理推动有序发展。服从和接受县民政局的指导,做好登记年审工作,和民政部门多沟通交流,让社工组织正规化发展;在组织的指导下,中心成立了休宁县第一家社会组织党支部,保证社工在开展服务时政治方向正确,能够为服务对象传递党和政府的政策和温暖,做好正能量的搬运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