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安徽省社会组织信息平台

—— 安 徽 省 社 会 组 织 总 会 承 办 ——

组织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组织风采

“生存与理想——县域公益组织知与行”交流会成功举办

日期:2023-11-07 浏览:

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助力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政府不断出台相关配套支持政策,以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然而,由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社会组织在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也面临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尤其在疫情之后,基层县市的公益组织普遍面临着更严峻的生存挑战和发展困境。

围绕上述现状问题,区域公益生态学习网络的12家枢纽组织、基金会于112日在安徽省黄山市组织开展了“生存与理想——县域公益组织知与行”交流会。本次交流会由安徽省民政厅、黄山市民政局支持,安徽益和公益服务中心、苏州市乐仁乐助公益发展与评估中心、北京基业长青社会组织服务中心、陕西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甘肃一山一水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山东省社会创新发展与研究中心、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北京市银杏公益基金会、武汉市武昌区乐仁乐助公益发展与社会创新中心、福建省福州市鹏辰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共同主办,安徽省江淮慈善基金会、黄山市黄山区绿满江淮自然保护中心协办,腾讯公益、腾讯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资助。

本次交流会议程主要包括开幕式、主题发言、专题分享、闪电发言、圆桌会谈、现场互动等板块。

开幕仪式上,安徽省民政厅副厅长张振粤在致辞中对与会的领导、基金会代表、公益组织同仁和来宾表示热烈欢迎。

 

他着重提到了安徽省在公益慈善领域的不懈努力。近年来,安徽省致力于打造“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草木葱郁”的安徽省公益慈善组织矩阵,慈善力量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公益环保、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许多亮眼的成绩,为社会建设和社会进步贡献了慈善力量。

他强调了县域公益组织的重要性,鼓励安徽省的县域公益组织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为中国慈善事业提供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县域公益慈善发展”的安徽经验,服务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以实现更美好的明天。

 

 

南都公益基金会助理秘书长杨丹在致辞强调了南都基金会对区域公益生态建设的持续关注和支持。她提到,自2021年以来,南都基金会明确将区域公益生态建设作为基金会战略工作的一个方面,一直探索如何支持区域公益生态的建设。这一战略定位的核心理念在于基金会以支持民间公益为使命,而良性的区域公益生态更利于本地资源、支持本地人,解决本地社会问题。同时,她特别强调了县域公益社会组织在区域公益生态中的不可或缺性。这些组织在连接社区、推动社会进步以及满足当地需求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杨丹鼓励与会者共同探讨县域公益组织的知与行,希望通过今天的探讨可以为中国县域公益组织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最后,杨丹表示未来南都基金会将继续致力于公益人和公益组织支持,在基金会下个战略周期内继续打通内部业务推动区域公益生态建设。纵向,继续通过好公益平台在全国遴选和支持能有效解决问题的优质公益产品;横向,通过各地枢纽机构和区域公益生态建设的结合,支持区域公益生态的建设。南都基金会将与大家一同前行,为中国公益事业的繁荣和进步不懈努力,为更美好的明天贡献力量。

 

 

主题单元一的主题为县域公益的生存探索之路,交城县成溪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成龙灿、宕昌县益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崔苏英、德清县清禾公益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方明、彝良县禾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唐启云4位嘉宾作主题发言。

交城县成溪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成龙灿分享的主题是“如何连接资源,让县域的公益组织得到可持续发展”。连接资源的目的是满足需求,那么连接资源的第一步是寻找需求,成龙灿认为可以通过调动党员、志愿者、社工、政府部门等主体进行精准寻需。公益是一群人的盛宴,需要多方协力,调动线上公益平台、国家政府支持、社会爱心力量助力等一切资源,以爱之名汇聚力量,更好地满足需求。对于增强资源的可持续性,成龙灿提出要外部输血和自我造血相结合,创新思路才能实现良性循环。

 

宕昌县益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崔苏英分享的主题是“多方联动,打造县域组织良性的公益生态圈”。对于县域组织公益生态的建设,崔苏英以益民社工机构为例,从政府、社会、企业三个维度详细讲述了建设过程:从政府层面,通过搭建平台释放资源链接潜能,创新推进“统战+公益”品牌建设;从社会层面,通过让支持者参与公益项目,强化支持者参与感,做好关系维护;从企业层面,通过建立公益微信群,为企业支持者积极反馈公益项目动态,强化情感链接。

德清县清禾公益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方明分享的主题是“专业社工和志愿服务如何有效结合”。方明以清禾公益的行动实践,讲述在县域场景下,机构从联动、扩域、创新三个方面实现专业社工和志愿服务的有效结合。清禾公益基于强大的志愿者资源,确立了“专职社工+志愿者+社区”的三线联动模式,三线有机融合建立服务体系。目前,清禾公益的志愿服务项目小组有30个,项目小组根据不同的需求和主体,扩宽领域,力求群众需求全覆盖,在项目设计上通过“九步工作法”,创新团队运作模式,充分发挥志愿者的巨大力量。

 

彝良县禾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唐启云分享的主题是“县域社工机构成长路径的思考分享”。唐启云从机构负责人或发起人、机构内部治理、组织成长的支持体系、服务体系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县域社工机构成长的因素,并依据机构实际发展经验,提出对县域社工机构成长的现实问题思考。

 

主题单元二的主题为县域公益的理想解决之道,建宁县启航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潘天恒、洋县壹心益社会工作者协会秘书长杨莉莉、宁国市义工联合会会长桂清泉、太和县益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秘书长王传杰4位嘉宾,基于服务项目行动实践来探讨县域公益的理想解决之道。

建宁县启航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潘天恒“县域公益组织产品开发的探索实践——以‘儿童能力发展课程’为例”的主题发言中,以服务对象小夏的介入故事引入,详细介绍了“幸福种子——儿童能力发展计划”项目。项目主要围绕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服务展开,经过六年的服务实践和经验沉淀,研发出儿童能力发展课程体系,并完成迭代更新。项目以“守护365”关爱保护工作机制全方位支持儿童的成长,希望让更多的孩子在有爱、平等、自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洋县壹心益社会工作者协会秘书长杨莉莉“‘陪伴成长 幸福童年洋县驻校社工项目案例”的主题发言中,详细介绍了洋县驻校社工项目的实施过程和产出成果,项目取得成效的同时也遇到了挑战和困难,如专业社工难招难留、社工难融入学校、链接机制不健全、资源保障不足等。以此项目引申,杨莉莉提出了“在县域层面‘一校一社工’构想是否会实现”的话题,引起与会伙伴们的思考与讨论。

 

宁国市义工联合会会长桂清泉“‘怡养家园’失独家庭关怀公益项目案例分享”中介绍道,此项目活动主要围绕家政服务、医疗保健、心理慰藉三个方面展开,运用“133N工作法”,将工作对象转变为工作力量,开展朋辈小组实现互助。最后,桂清泉提出三点未来展望,希望能够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规范项目运行、提升服务能力。

太和县益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秘书长王传杰“‘家校社’融合振兴乡村教育的行动实践”的主题分享中,从项目需求和背景、设计思路、具体行动、产出成效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家校社”融合振兴乡村教育的行动实践。基于项目实践,他总结出两点经验反思,一是社工的角色定位是多元的;二是社工专业化和本土化的能力发展。

主题单元三的主题为县域公益的生存与理想探讨,北京市银杏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张伯驹、江苏师范大学公共管理与社会学院副院长、乐仁乐助联合创始人魏晨2位嘉宾作专题分享。

来自北京市银杏公益基金会的秘书长张伯驹立足于自身实践,分享了银杏基金会自身的人才支持体系。集合具体案例,他分享了银杏基金会的“三个面向”,即面向银杏伙伴、面向更多关键公益人才、面向公益行业。面对公益行业人才发展现状及需求,他呼吁,期待更多同道者加入,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建设公益人才支持网络, 

江苏师范大学公共管理与社会学院副院长、乐仁乐助联合创始人魏晨从为什么要建设区域公益生态出发,以实务学者的视角介绍了陕西、甘肃、云南、福建和安徽的案例,他提出了公益人的假设与价值管理,价值满足在首位,公益人要致力于解决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创造出更大社会价值。此外,魏院长强调了区域公益生态建设的“三个战略”,即补足要素、营社会环境、朝向重大问题。

闪电发言环节中,现场共有5位嘉宾进行了分享发言。

扬中市麦田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孙斌认为县域社工机构发挥了两大作用,一是帮助有困难的人,二是营造积极向上的文明氛围,让更多的人了解公益、支持公益、参与公益,创造更多人可以参与公益的机会和机制。

常山县阳光志愿者协会会长廖慧忠讲述了自己的公益之路,从理发开始做公益发展到年筹资超过500万,一直在思考可持续发展做公益的方式,他认为要借助公益组织的优势运作和发展社会企业。

开化县商企义工服务中心会长方华娟作为在浙江做公益的黄山人,认为要招善引慈,借力发展,以开化的慈善实践打造社会组织“山海协作”新样板,用柔软的心态做柔和的公益。

黄山市黄山区绿满江淮自然保护中心理事长周翔以探索新的自然保护机制的重要性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在黄山地区借助内外部资源做生态保护的实践,坚持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兼顾的探索之路。

泗县静心公益服务中心主任李庆丰在乡镇上坚持做公益图书馆,他认为陪伴才是最长情的爱,要让美好教育场景在社区公益图书馆里发生,为留守儿童打造一个安全、温馨的家园。

圆桌对谈环节由北京基业长青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执行主任、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秘书长吕全斌主持,彝良县禾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唐启云、德清县清禾公益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方明、洋县壹心益社会工作者协会秘书长杨莉莉三位县域公益代表、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主任兰树记、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副秘书长、行业发展委员会秘书长郑壹零、陕西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任王娜三位省级枢纽组织代表一起参与。对谈环节集中讨论了县域公益组织如何生存?在生存中遇到得最大的困难?作为枢纽型组织如何支持县域公益组织的发展?以及理想中的县域公益组织是什么样子等话题。

现场提问环节,与会成员针对交流会分享的内容进行提问,分享嘉宾给予回应答疑。

最后,安徽益和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安徽省江淮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蒋倩作交流会总结。蒋倩表示,县域公益生态环境的系统性建设尤为重要,本次大会汇集了包括政策制定者、实务学者、实务工作者等在内的不同视角对县域公益组织的探讨,提出了需求、问题和建议,展现出县域公益组织蓬勃的生命力及发展潜力,期待县域公益组织能够守住理想,更好地生存下去,在多方合力下能够发展得愈来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