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构建与产业发展需求高度适配的人才培育体系,“2025年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班”在宿州学院正式开班,来自安徽理工大学、宿州学院、淮南师范学院、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高校的近40名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培训。

2025年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班开班仪式现场
本次培训由安徽省未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安徽省汽车创新中心”)牵头,联合宿州学院、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共同主办,邀请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合肥工业大学、长安大学等知名院校专家学者作为理论课程导师,邀请江淮汽车、国轩高科、巨一动力等行业龙头企业技术专家作为产业实践课程导师,围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驱动、智能底盘等核心领域,通过5天理论教学和2天深入企业的实践研学,为参训教师打造“理实结合”的全链条课程体系,进一步提升省内新能源汽车领域师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培养一批具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人才驱动型产业,在高速发展进程中,因产才融合培养模式未能同步升级,高端研发人才与应用技能型人才 “两端短缺” 的结构性矛盾正持续加剧。本次培训从人才供给端发力,引导高校人才培养向产业升级需求靠拢,提高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率和适用性。

2025年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班开班仪式现场
宿州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杨维志在开班致辞中指出,宿州作为皖北地区的重要增长极,近年来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机遇,已初步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生态。此次培训汇聚了学界权威和行业专家,既为区域高校教师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更是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创新实践。相信通过此次活动,将有力提升宿州学院智能车辆工程专业的建设水平,为皖北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安徽省汽车创新中心产才融合中心主任郭铁在开班活动上表示,本次培训是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产才融合、服务皖北汽车产业发展的创新实践。下一步,安徽省汽车创新中心将联合宿州学院共建区域协同创新中心,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和资源禀赋,充分发挥安徽省汽车创新中心产学研资源优势,立足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人才引育、创新发展生态构建等工作,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通的区域协同创新平台,聚焦汽车产才融合需求和卡点难点,探索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产才融合创新模式,打造“引育留用兴”产业人才生态,为皖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撑,推动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