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 3?15 晚会曝光借贷宝、人人信等平台利用电子签技术实施 “砍头息”、伪造放款人身份、规避法律监管等违法违规行为,严重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数字金融市场秩序。此类事件暴露出一些披着“金融科技”“普惠金融”等外衣的互联网平台在技术应用、合规经营、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涉嫌违法犯罪。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的相关要求,安徽省数字金融科技协会面向我省金融机构及有关科技公司发出以下倡议:
一、科技向善,加强金融科技伦理建设
针对电子签技术被异化为违法工具的乱象,协会呼吁全行业践行 “守正创新” 的发展理念;始终坚守“科技向善”的初心,加强科技伦理审查,推动科技赋能金融规范发展。
二、协同共治,构建投资者保护体系
我们呼吁建立行业黑灰产线索共享机制,共享伪造账号、暴力催收等违法线索,协助金融监管部门及公安机关打击有关违法违规行为。我们呼吁各相关会员单位畅通“金融维权专线”,为受害用户提供法律咨询、证据固定等公益服务,降低维权成本。
三、规范展业,严守自律合规底线
强化金融产品网络营销活动和贷后催收行为的自律约束,严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相关要求,遵循和国家标准《互联网金融 个人网络消费信贷 贷后催收风控指引》(GB/T 45251-2025)的相关指引,全面践行“金融为民”的理念。
金融科技创新是驱动普惠金融的核心动能,科技的发展不得异化为突破合规底线的技术庇护。各会员单位须以本次事件为伦理镜鉴,筑牢 "技术伦理 + 金融伦理" 双重防线 —— 将消费者数据安全、风险知情权等权益保护内嵌于算法设计,以 "科技向善" 校准创新边界,以 "金融为民" 锚定价值原点,共促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