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13日,长三角乡村振兴研讨会暨第二十一届长三角农业机械化发展推进会在台州顺利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副秘书长张振新,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省畜牧农机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骆健民,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首席专家顾益康,浙江省经信厅高端装备处二级调研员潘泽富,浙江省科协学会部副部长周红阳,台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曹洁华,台州市路桥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徐文华,长三角农机学(协)会理事长、秘书长等领导嘉宾出席。本次会议以“加速推动农机化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吸引了来自长三角地区的农机学(协)会、专家学者、相关部门及企业代表等200余人参加。会议分为开幕式、科学咖啡馆活动和主旨报告三个环节,共同探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路径、新方法、新模式。开幕式由浙江省科协乡村振兴学会联合体副书记、副主席,浙江省农学会理事长徐建华主持,科学咖啡馆活动和主旨报告环节由浙江大学教授、浙江省农业机械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何勇主持。
张振新在致辞中表示,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创造了全国近1/4的经济总量和超过1/3的进出口总额,在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长三角地区同时也是我国农机工业产业发达的重要地区,农机投入大,农机化水平高,长三角农机化协调一体化发展,对于保障长三角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装备支撑作用。中国农机学会和长三角地区的农机组织有着密切的互动和合作,长期以来在江浙沪皖开展了大量的研讨和调研活动,得到了当地农机行业组织的大力支持,希望本次会议对新形势下推进长三角地区农机化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骆健民在讲话中指出,长三角地区地域相近,人文相通,但农业发展差异较大,希望能深化创新协作、产业协作、管理协作,加强三省一市在关键技术攻关、科研成果共享、产业链条打造、农机鉴定、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发挥好行业学(协)会引导行业自律的作用,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格局。
周红阳在讲话中指出,长三角地区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肩负重要使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农业科技现代化,浙江省科协将持续整合资源,通过人才帮扶、科技服务、科普惠民等举措,助力乡村振兴,并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兄弟省市的合作,共同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
开幕式还举行了长三角农机学(协)会一体化战略合作协议签约,表彰了会议优秀论文。
“科学咖啡馆”活动围绕“引育‘三农’新质生产力智创乡村振兴新未来”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首席专家顾益康,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李乐华,浙江宏业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莫丹君等四位嘉宾参与讨论。各位专家就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长三角地区如何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龙头企业在农业机械产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分享了各自的真知灼见,为长三角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建议。
主旨报告环节,六位专家学者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陈学庚院士作了题为《智慧农业技术与装备促进粮棉生产创新发展》的报告,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智慧农业技术与装备在粮棉生产创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实际案例,展示了智慧农业的广阔前景。顾益康作了题为《新质生产力引领乡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的报告,从新质生产力的角度,深刻剖析了乡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并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孙奎法处长作了《浙江省农机化相关政策解读》的报告,详细介绍了浙江省在推动农机化发展方面的举措。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田青霄调研员作了题为《上海农机化发展现状及转型升级展望》的报告,全面介绍了上海农机化发展的现状,并对未来的转型升级方向进行了展望。南京农业大学肖茂华教授作了题为《拖拉机作业机组协同控制与无人化作业方法》的报告,深入讲解了农机装备无人驾驶与智能控制的关键技术,展望了未来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安徽财贸职业学院葛晓滨教授作了题为《数字经济浪潮下的乡村振兴新机遇》的报告,从数字经济的角度,描绘了乡村振兴的新机遇,并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观点。
本次会议由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浙江省科协乡村振兴学会联合体、浙江省农业机械学会、上海市农业机械学会、江苏省农业机械学会、安徽省农机工业协会主办,浙江省现代农业装备设计研究院、台州市路桥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台州市路桥区科学技术协会、台州市路桥区农业机械化促进会承办,得到台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台州市华义展览有限公司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