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安徽省各级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落实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通知》(皖扶组〔2018〕26号)要求,通过强化政策支撑、完善工作机制、注重示范引领、注重精准对接等举措,持续动员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加大政策支持。2016年,安徽省民政厅、安徽省扶贫办在全国率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开发的意见》。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有关要求精神,安徽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于2018年7月份印发《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通知》(皖民管字〔2016〕66号),进一步明确了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重点领域与有关要求。为贯彻落实上述文件要求,各级登记管理机关采取降低登记准入门槛、简化登记程序等措施,对成立扶贫济困类社会组织实行直接登记。推进社会组织将脱贫攻坚纳入社会组织章程,并将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情况作为等级评估的重要指标。积极促进对参与脱贫攻坚的社会组织依法享受税收等优惠政策落实落地。
壮大慈善力量。推进以地方性法规形式出台我省实施《慈善法》办法,依法开展慈善组织认定和公开募捐资格审批。截至目前,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共登记或认定的慈善组织203个,约占全国慈善组织总数的3.7%,数量位居全国第6位、中部第2位,其中57家慈善组织依法取得公开募捐资格。
完善工作机制。建立供需对接机制,在安徽社会组织信息网开设社会组织扶贫专栏,及时发布政策规定、经验做法和扶贫需求等,努力为社会组织提供信息服务。建立统计汇总机制,计划依托登记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全省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情况。建立通报表彰机制,对各地及社会组织相关工作开展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先进经验适时进行通报,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积极动员引导。2017年以来,省民政厅先后开展5次省级社会组织扶贫“走进大别山”和“皖北行”等主题活动,带领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省级社会组织助力脱贫攻坚。筹备召开以“聚力扶贫、时代担当”为主题的首届社会组织公益论坛,通过多种方式发挥省级社会组织在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中的骨干力量与示范引领作用。
二、工作成效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全省市、县两级共有2030家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累计开展扶贫项目2870个,累计投入资金近2亿元,受益对象超过30万人。就省级层面而言,共有110多家省级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累计开展扶贫项目204个,结对帮扶贫困村94个,总共投入资金超过1.1亿元,受益对象达到9.3万人。特别是,部分省级社会组织主动“走出去”,在西部深度贫困地区开展扶贫项目。安徽省红十字基金会开展了首批红十字援藏光明行活动,为西藏山南市错那县贫困白内障患者提供义诊和手术救治,累计投入资金18.33万元;安徽省仁众教育基金会向四川省西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云南省云县爱华镇教育办公室和云南省云县爱华镇头道水学校共计捐款21.6万元,用于资助贫困地区学生。
合肥市民政局积极鼓励引导广大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投身脱贫攻坚,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了脱贫攻坚志愿服务宣传展示活动。现有600余家社会组织参与到扶贫工作中去,投入扶贫资金达2000余万元。阜阳市民政局为持续和保障推进社会组织开展扶贫工作,把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纳入到社会组织章程的业务范围中加以规定。全市社会组织已累计投入扶贫资金5000余万元。亳州市民政局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结对帮扶,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300多家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结对帮扶贫困户600多户,支持资金800万元左右。滁州市民政局将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工作行为,纳入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和评先评优考核内容。并启动社会组织“扶贫阳光攻坚系列行”活动,成功举办了“广场行”、“定远行”和“明光行”。累计接收扶贫资金30多万元,物资价值约20万元。六安市民政局引导教育培训类社会组织免费为贫困农户提供各种形式的致富技能培训,提升贫困群众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共参与扶贫项目32个,投入金额6000余万元,惠及群众5000多人次。铜陵市民政局2016年以来,坚持每年牵头组织不同类型社会组织集中开展“枞阳扶贫行”主题活动,覆盖困难群众2000余人。
在全省各级登记管理机关的积极支持引导下,社会组织根据不同的业务领域和服务范围,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分别组织开展了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技术扶贫、结对扶贫等不同方式的精准扶贫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和宝贵经验,并涌现出一批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作用发挥显著。安徽实践家文教慈善基金会发起山溪里乡村振兴计划,与部分扶贫地区村庄合作,先后投入资金100多万元。提高种植业升级,提升扶贫产品的质量和标准,提高农民收入。合肥市公安民警基金会投入100万元,为金寨县永佛村援建光伏太阳能发电站,并将该项目的收益用于该村126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分配。该基金会共计开展扶贫活动15批次,援助社会贫困家庭790余户次,发送帮扶金近200万元。合肥市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从2015年起连续开展三届公益创投,公益项目涉及关爱困境儿童成长、绿色环保、爱心助学、三留守人员关爱、养老帮扶等各个领域共49个项目,直接服务人次达12万人,资助金额达520万元。安徽省牛羊产业协会组织农大、农科院、科技学院等全省牛羊产业科技工作者专家深入养殖户、合作社、养殖场,开展“一对一”技术服务100余次,现场解决种植、养殖、繁育、育肥、疫病防控等方面的问题。开展养殖专场讲座、培训30余场次,直接培训养殖户2000余人次。阜阳市互联网协会、阜阳市餐饮商会等社会组织,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春节前举办了“阜阳首届扶贫年货节”。三天时间,现场销售扶贫农产品突破1100万元。亳州市谯城区爱心协会连续3年资助贫困大学生301人,投入资金49.9万元。滁州市来安家宁红十字爱心基金会自2014年成立以来,每年最少捐资200万元人民币,用于资助来安县内的贫困就医患者及促进县内部分与医疗相关的协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六安市慈善协会拨付专项扶贫捐赠资金2500万元,分别用于发展中药材及皖西白鹅扶贫产业基地建设和示范带动主体培育。铜陵市与我同行爱心协会连续实施五届“春暖计划”项目,累计发放99.7万元春节暖心款,覆盖448余户特困家庭,同时连续五届组织开展“点亮小桔灯、助力贫困家庭”活动,筹集发放资助资金33万元,共资助293贫困中小学生。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总体来看,我省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还不够高,作用发挥还不够明显,特别是各责任部门齐抓共管的力度不够大,支持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氛围不够浓厚等。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结合登记管理业务工作,加大扶贫政策和业务知识培训力度,增强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能力。推进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督促各相关业务主管单位加大对其所主管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支持、规范和督促检查,凝聚起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合力。
2.持续开展省级社会组织“走进大别山”和“皖北行”等主题活动,会同扶贫部门加大信息共享力度,为社会组织提供信息服务,及时向社会组织提供适合的扶贫项目,推动社会组织资源供给和扶贫需求有效对接。
3.加强对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情况的统计力度,将有关情况作为对其日常检查和年检、等级评估、党建表彰的重要依据,推动有关部门落实优先享受政府购买服务等各项奖励政策。
4.会同省扶贫部门适时通报表彰一批参与脱贫攻坚实绩较为突出的社会组织,加大对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先进单位的宣传报道力度。
201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