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安徽省社会组织信息平台

—— 安 徽 省 社 会 组 织 总 会 承 办 ——

聚焦产业发展 助力脱贫攻坚

日期:2019-03-27 浏览:

聚焦产业发展  助力脱贫攻坚

(安徽正大养猪科学研究所)

安徽正大养猪科学研究所成立于2014年11月,是正大集团下属的安徽卜蜂畜禽联合安徽生猪产业体系创办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坚持以发展、创新、务实为原则,以提高我省养猪技术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促进安徽省养猪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大扶贫格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安徽正大养猪科学研究所按照上级民政部门以及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广泛引导和动员社会组织参与农业产业扶贫的通知》精神,探索产业扶贫、技能扶贫、公益扶贫等多元化帮扶模式,助力皖北贫困地区和广大贫困户实现精准脱贫。

一、参与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一)“全产业链+基地+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

皖北地区是国家级贫困县较多、扶贫难度较大的区域。安徽正大养猪科学研究所是正大集团安徽区“皖北100万头安全可追溯猪源全产业链”项目的技术支撑,该项目是计划建设成为一个集畜禽养殖、农业种植、饲料加工、畜产品生产加工及粪污资源化利用于一体,年出栏100万头安全可追溯猪源的全产业链示范项目,总产值预计将达到100亿元,带动当地5万农民就业,帮助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其中贫困户一万户左右。

安徽正大养猪科学研究所推广“政府+银行+正大+ 村公司(致富带头人+贫困户)”四位一体模式。各个村公司与正大签署10年合作代养协议(期满可续签),并依托政府扶贫贷款资金,投资120万,建设1200头育肥养殖基地,正大配套投资猪苗、饲料、兽药疫苗,保价回收,村公司收入可达36万,将带动30户贫困户脱贫,每户每年分红4000元左右。

该项目在安徽皖北建设125个标准化猪场(家庭农场),肥猪总出栏量30万头,带动3750户贫困户脱贫。家庭农场普遍面临着较大的环保压力。安徽正大养猪科学研究所通过对国内外猪场粪污处理方式的认真研究和实地考察,结合皖北土地承载情况,创新“种养+”新模式来解决猪场环保问题。该模式核心技术是“盖泻湖沼气池技术”。即猪场产生的粪水经干湿分离后进入盖泻湖沼气池发酵,把猪粪水中的各种物质转化成植物可利用吸收的液体有机肥即沼液,发酵后的沼液按一定的比例和水混合后还田利用。由安徽正大养猪科学研究所和正大集团种植事业联合进行技术指导,通过组建“正大种养结合专业合作社”进行专业化运营。按照10头猪存栏配套1亩种植土地计算,正大家庭农场30万头猪需要配套3万亩种植土地,根据实际情况分割成30-40亩左右一份的土地面积,可带动约1000户农户发展订单农业,目前已解决约100个贫困户的扶贫问题。带动发展猪场附近贫困农户种植周边的土地,安徽正大养猪科学研究所对贫困农户进行种植、养殖的技术培训,最终生产出的产品实行统一销售,实现贫困农户增收、猪场环保达标的双赢。

(二)大力开展技术扶贫项目

为响应《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加强规模化猪场和种猪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自20191月起,安徽正大养猪科学研究所联合专家、正大屠宰场、现有养殖户在距自有场3公里或距正大食品利辛屠宰场100公里以内组建抗非联盟,在抗非联盟内推广“三高一低三服务模式”:即正大向养殖户提供低于市场价格的猪苗、饲料和药品疫苗,高于市场价0.2-0.4元/kg回收毛猪,提供防控非瘟的技术指导和融资服务。

自抗非联盟成立以来,安徽正大养猪科学研究所尽心尽力帮扶养殖户,为养殖户免费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指导,解决了产业持续和贫困户就业的问题,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真正实现贫困户自我造血,脱贫且不返贫。

(三)积极开展公益扶贫项目

安徽正大养猪科学研究所在发展自身业务的同时,一直致力于回报社会,热心公益事业,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2017年12月,在省民政厅组织下,赴利辛县参与开展扶贫“皖北行”活动;2018年3月,联合安徽省武警总队在颍上县江店孜镇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019年1月,扎实开展“送温暖”活动,慰问霍邱爱心老年公寓、利辛城北镇贫困户、江集镇敬老院,为贫困户、老人捐赠食品等生活物资,带去真诚的关爱。

三、下一步打算

安徽正大养猪科学研究所将按照民政厅对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工作的一系列要求,继续推广“全产业链+基地+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力争到2020完成“皖北100万头安全可追溯猪源全产业链”项目,带动贫困户健康脱贫,为实现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