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安徽省社会组织信息平台

—— 安 徽 省 社 会 组 织 总 会 承 办 ——

安徽省社会组织管理局关于铜陵市民政局引导动员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通报

日期:2020-04-10 浏览:

近年来,铜陵市民政局进一步整合资源、健全机制,引导社会组织聚焦“三个精准”,对枞阳县贫困村组团实施“一对一”精准帮扶服务取得了一定成效。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各级社会组织先后组织开展340余场(次)扶贫助困活动,累计募集和投入扶贫资金1947万元,其中实施扶贫项目57个、项目资金182万元,累计帮扶救助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6万余人次。现将铜陵市有关情况予以通报,希望各地相互借鉴学习,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引导动员社会组织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主要做法

(一)聚焦“三个精准”,统筹谋划脱贫攻坚工作。一是深入摸排,精准帮扶需求。铜陵市民政局会同市扶贫办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深入各贫困村就突出问题进行充分调研,统筹考虑各贫困村资源要素,按照产业发展、教育、医疗、文化、志愿服务等诸多领域深入摸排帮扶需求,精准建立贫困村帮扶需求清单。二是全面梳理,精准帮扶资源。对不同业务领域、服务范围和具有一定优势、实力的社会组织及会员单位进行全面梳理,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根据贫困村服务需求协调引导30余家社会组织,组建首批6支专项扶贫志愿服务团队(每个团队相应匹配数量不等的涉农科技类、医疗卫生类、文体教育类、志愿服务等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精准建立组团帮扶资源库。三是多方联动,精准供需对接。各志愿扶贫团队通过座谈调研、实地走访等方式,立足贫困村资源特点和实情,结合自身行业优势和专业特长认领帮扶需求,集思广益研究制定团队脱贫攻坚年度帮扶方案和工作计划,在社会组织帮扶资源与帮扶需求精准对接的基础上,实施精准高效的定点结对帮扶。如在横埠镇中义村,第一志愿扶贫团针对该村申报市级“美好乡村”创建活动,由团长单位铜陵市园林行业协会对帮扶村绿化方面给予支持指导;在麒麟镇和老洲镇,第五志愿扶贫团针对两镇文化基础薄弱、村民业余文化缺乏的现状,由团员单位铜官区文艺创作与表演协会因地制宜地开展26场“文化扶贫”专项培训服务,帮助当地培训文艺骨干、分类别组建骨干文艺团队,组织汇报演出,使文化扶贫在两地开花结果。

(二)注重“三个融合”,统筹推进脱贫攻坚行动。一是注重公益扶贫与项目扶贫相融合,拓展脱贫致富领域。铜陵市雷锋车队志愿者协会、市阳光少年公益协会等单位自主策划实施公益活动,助力脱贫攻坚。其中第六扶贫团的铜陵市花卉盆景协会采取举办盆景种植理论讲座、现场操作示范、指导盆景制作、代购种苗、上门跟踪、生产技术咨询、产品销售以及直接安排就业等系列举措,指导帮扶枞阳县近40户贫困家庭利用现有闲置的土地种植花木盆景,改变了贫困面貌。2016年以来,鼓励社会组织借力民政部门的微公益创投项目助推脱贫助困。先后实施扶贫助困微公益创投项目57个、项目资金182万元。如第五志愿扶贫团的铜陵市慈善总会连续三年实施“慈善阳光扶贫行”系列活动,投入资金约20万元,其中为贫困村集体公共服务实施改造项目投入10万元,免费发放无公害蔬菜种子、定期免费开展农业种养植技术培训,服务困难群众2000多人次,切实帮助当地贫困村困难户提高种植、养殖技术。二是注重输血式扶贫与造血式扶贫相融合,增强脱贫致富技能。为促进深度贫困村可持续发展,各扶贫团队围绕“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的目标,重点推进贫困村产业扶贫。针对凤仪乡红旗村推进黄桃种植产业,第一志愿扶贫团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指导,邀请农技专家专门讲解培训农作物培植技术,通过创建农技咨询服务微信群,确保农业种植技术指导服务及时到位,使得该村2019年黄桃喜获丰收。为帮助解决好该村黄桃销售问题,60余家会员单位积极参与消费扶贫, 3天内助力销售黄桃2.73万斤、收入10.07万元,有效帮助该村农民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三是物质帮扶与精神扶贫相融合,有效转变脱贫观念。第二、第三志愿扶贫团在对贫困村村民进行物资帮扶的同时通过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助推贫困村村民转变脱贫观念。铜官区长峰文创工作室指导枞阳县东山村从小痴迷绘画的农民画家查庆华举办农民画家艺术作品展,人民网、新浪、搜狐、中国文明网、安徽日报等几十家媒体争相报道,并推荐其作品在上海、北京等地画廊展出和销售;开设东山村文化艺术志愿辅导站,根据该村留守儿童不同的兴趣爱好,分别组建阅读与写作、播音主持、书法、美术等兴趣小组,开展公益培训;在入村沿途330米近500个平方的墙壁上,分村情介绍、家风家训、传统节日、美丽东山、法制宣传5个板块绘制具有新时代特点的文化墙,让这个平凡村镇处处弥漫着文化艺术气息。

(三)坚持“三个引领”,统筹提高脱贫攻坚能力。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政治引领力。2019年,铜陵市对社会组织党组织全面部署“一月一主题、一支部一品牌”活动,将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纳入活动范围,为社会组织主动参与脱贫攻坚行动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如第一志愿扶贫团的市浙江商会、江西商会,第五志愿扶贫团的市与我同行爱心协会等单位党组织结合“党日”活动,牵头组织社会组织党员走进枞阳县扶贫村开展爱心扶贫公益行主题实践活动,为村里的困难党员和老党员们送去了夏日清凉与慰问关爱,丰富了社会组织党建内涵,增强了社会组织党组织的政治属性和服务功能。二是坚持人才引领,提高发展支撑力。针对铜陵市社会组织规模普遍较小、整体实力较弱、专业性不强等问题,开设“社会组织共享论坛”,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社会组织能力提升培训,重点加大公益慈善类、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能力建设,推进社会组织人才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通过网站、微信、QQ、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促进脱贫攻坚经验分享,切实加强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服务能力建设,助推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实践创新。三是坚持示范引领,增强组织带动力。借力社会组织信息平台脱贫攻坚专栏,及时对全市社会组织参与脱贫助困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实行季度通报制度。通过拍摄“脱贫攻坚--社会组织在行动”专题片、媒体专版、典型案例、典型故事等多种方式宣传推介,挖掘培树先进典型,较好地激发了社会组织社会责任意识,营造了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

二、主要成效

经过近三年的实践探索,铜陵市社会组织“1+N组团服务”扶贫项目取得积极成效,呈现出良好态势。

一是推动了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机制创新。通过组团服务方式不仅有效整合了社会组织资源,而且使团队扶贫工作的整体性、计划性、针对性得到增强。为强化资金服务保障,铜陵市将扶贫领域的具体工作项目化,通过积极争取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微公益项目创投或采取其他合作方式,支持帮助团队成员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和行业优势参与脱贫攻坚,形成了切实可行的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工作机制,为全面铺开组团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增强了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精准性。组团服务始终以全市贫困村尤其是深度贫困村为服务区域、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服务对象,通过走访调研和广泛征求贫困村干部和村民意见,建立扶贫需求清单,采取按需求合理搭配组建服务团队,并根据脱贫需求因人因村制定扶贫工作方案,实施具体扶贫措施,有效地增强团队扶贫服务工作的精准性。

三是促进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有效落实。积极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以扶贫村实际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组建社会组织志愿扶贫服务团队,有效整合全市社会组织资源力量,使得社会组织在参与脱贫攻坚中能够更好地做到各尽所能、各施其才,全体团队成员单位围绕既定目标任务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变单打独斗为团队作战,增强了扶贫工作的整体合力,使既定的各项扶贫目标任务得以落地生根。

四是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效应。通过探索实施“1+N组团服务”扶贫项目,进一步强化了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意识,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有效激发了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热情,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主动参与到精准扶贫活动中来。铜陵市组团服务创新社会组织扶贫机制的经验做法相继在多个媒体刊登报道共计 39篇,其中民政部官网、《中国社会组织》、《中国社会组织信息网》、安徽省广播电台等省级以上媒体网站19篇。